“双减”政策后,中小员工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。5日上午,来自武汉三镇的16组亲子家庭齐聚沙湖公园鹭园(D区),在bat365官方网站绿色协会高子明、黄俊铭的带领下,探秘近期沙湖鸟类“网红”——中白鹭的神奇世界,共同解锁湿地精灵们迁徙的奥秘。
同学们观察湖面上的中白鹭。记者许魏巍 摄
前不久,沙湖公园湖面上出现成群的中白鹭,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。中白鹭在武汉是夏候鸟,喜欢栖息和活动于河流、湖泊、河口、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及河滩上,食性较杂,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常见。
同学们观察湖面夜鹭。记者许魏巍 摄
上午10时,记者在现场看到,此时在沙湖上空盘旋的中白鹭已经略微减少一些,但还是有不少的鸟类立在绿色围挡上。“我们身边有哪些候鸟、哪些留鸟?”课程伊始,高子明便抛出问题,小朋友们回答的五花八门,有的说是麻雀,有的说是灰喜鹊,还有的回答是鸡。高子明介绍,留鸟是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,不随季节迁徙的鸟,春秋季节最适合观鸟,每逢此时,都会有大量迁徙的鸟儿在武汉出没。正如中白鹭,4月陆续飞来武汉,9、10月份开始这些鸟渐渐往南方迁徙。“而夏候鸟和冬候鸟是一个相对概念,中白鹭夏季来武汉,对武汉来说它们是夏候鸟;当秋冬南迁时,对于南方城市来说,它们便是冬候鸟。”
高子明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武汉地区不同的候鸟。 记者许魏巍 摄
在提到鸟儿为何要迁徙时,高子明表示,迁徙可以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合适的气候里,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,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,也有部分地区因气候适宜,从候鸟转换为留鸟。
迁徙路程漫长而又艰难,鸟儿又是如何定位的呢?高子明解释:“正常情况下,鸟类迁徙是一种与生俱来藏在基因里的本能,它们能够通过磁场、天体等方式进行定位。也有研究表明,当个别留鸟和候鸟群生活时,也会出现迁徙的行为,这表明迁徙既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记忆,也可能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。”同学们听了啧啧称奇,拿起望远镜,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认真观察起这些神奇的湿地鸟类。
就读于加州幼儿园的高浚宸是第一次观鸟,在本次的观鸟课堂中十分积极兴奋,高浚宸妈妈说:“首次参加观鸟课程十分有意思,让孩子们来到自然的环境中,重建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连接,比单纯上补习班要更有意义。”除了中白鹭,同学们还看到了小白鹭、小䴙䴘、黑水鸡、夜鹭、红隼、须浮鸥等二十余种野生鸟类。
长江日报记者:詹丽
通讯员:张虹